湛河是我市的母亲河,提起湛河桥,许多人会说有光明路湛河桥、中兴路湛河桥以及凌云路湛河桥等等。虽说这些桥规模不小且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气息,但就桥龄来讲,也就仅十余年或数十年光景。而笔者要说的这个清河桥,虽说规模不大、设计一般,却是湛河上搭建最早的一座桥。据说是妙庄王在此执政时搭建的,且养由基与窦叶焦曾在此桥上决战,现如今虽痕迹皆无,但对熟悉其历史的村民而言,这座桥既是美好的,也是长存的。
该桥所处的位置,在今建设路西段温集村东头的排污口处,对面是白龟山水库引水处,也就是乌江与湛河的交汇处。
相传,当年妙善之父妙庄王经过多年征战,苦心经营,最终在擂鼓台登基坐殿(该山头偏东北角处,还保存有当年的红色巨石“金交椅”)。而原有的两国分界线因战争的破坏、风雨的侵蚀,早已变成了长长的“石坎”或“土龙”(民间所传说的分岑境岭路,该路自擂鼓台山偏东南而下,跨越九里山后直至沙河岸边,在解放初期还略有痕迹,但是后来随着城市建设而逐渐消失)。妙庄王经常带领人马沿此“石坎”到沙河岸边饮马、休闲或练兵,不过,常因雨季等,被阻于湛河岸边,于是便萌生了在湛河上架桥的想法。可当时毕竟生产力有限,南山(凤凰山)的青石不易开采,于是,便在北山即擂鼓台附近开凿出易于打造的红石,利用肩扛马驮搬运下来,然后召集工匠修桥。因用料为红石,故此桥被后人称作红石桥。该桥桥身共有四孔,每孔长约2米,桥宽2.5米左右,桥墩与桥身之间互相环扣。虽说规模不大,但据碑文记载,却是湛河(乌江)上最早也是跨越时间最长的桥。后来在多次重修之中,其碑文不知去向。到了解放前夕,由于年久失修,该桥被弃之不用。
其实,妙庄王当年修建此桥,并非仅仅是为了饮马休闲,而是出于军事政治的考虑。设想一下,特别是每年的春暖花开之季,旗幡招展、人欢马叫地顺势而下,远远望去,该是怎样的气势恢宏啊。
话说某一年敌军来犯,双方在此隔岸对峙。敌方悍将窦叶焦十分骁勇,日不移影,连续斩杀妙庄王方十多名大将,逼得妙庄王只好亲自出战,但取胜的可能仍然十分微小。危急时刻,小将养由基冒死出战,用巧计射杀窦叶焦,战场上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最终,妙庄王一举歼灭来犯之敌,从此之后其声望如日中天,政权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另据年近九旬的高庄村村民包道介绍,很早以前这里曾是南北交通的要道,他十多岁时,为了维持生计,曾多次驾牛车行走于此桥上,而且常听村中老人讲该桥古老的故事。到了解放前夕,此桥再度失修,因无人管理成了仅供人行走的漫水桥;再后来,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对湛河进行拓宽与加深,因该桥已失去了原有用途,便不复存在了。现如今这里已是草木茂盛、繁花似锦的水上乐园了。
(注:乌江与湛河原本为一条河流,乌江为小名,湛河为官名,后来才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