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郏县有高人李祯名天下
        作者:刘继增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9-07-17 浏览次数:浏览

        今年5月,随着万里茶道申请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其河南段的赊店古镇、郏县山陕会馆等一时成为网络热搜,李祯也再一次被世人提及。

        郏县人李祯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心意六合拳的一代宗师,其弟子开设的广盛镖局享誉万里茶道。随着中、日学者在郏县的探觅和发现,李祯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心意拳一代宗师

        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心意六合拳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特有的拳种,有着三百多年传承发展史,呈现出族内传承、地域传承、血缘传承三种传承方式。心意六合拳简称心意拳,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并称中国四大名拳。

        1930年,我国着名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在河南陈家沟发现了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河南府李佚名作序的《心意六合拳谱》,并将之收入他的《中国武艺图籍考》一书。

        谱载,明末清初山西蒲东诸冯人姬际可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遂变枪为拳,理会一本,形散万殊。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命名为心意;六合者,以“心意诚为中,肢体形于外”之意来命名的。六合有内外三合之别,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就是心意六合拳的由来。

        清初山西人姬际可的心意拳后来传给了马学礼。马学礼是河南洛阳人,以后他回到河南教拳。自此,心意拳形成了山西派、河南派的传承态势。这两派虽说是同出一源,但终究是各自分头发展,形成不同的特点。山西派轻灵、巧妙、美观;而河南派则呈现出慓悍、勇敢、雄浑的特征。

        李祯(1790-1875),郏县姚庄乡毛郎庙村人,是心意拳河南派第三代祖师,他从师于马学礼嫡传弟子张志诚。张志诚极端重视声誉,严守高门第,轻易不收徒,所以得其真传的,只有外甥李祯一人。李祯自幼从张志诚学心意拳,自己也坚持苦练。相传其年轻时做皮货生意,毛驴驮着皮货在前面走,李祯踩着鸡步在后面追,等越过了毛驴,再踩着鸡步折回来,然后再去追赶,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毛驴疲劳得不得不休息为止。久而久之,其鸡腿功夫精妙绝伦,冠盖一时,人称“鸡腿先生”。

        在心意拳的发展史上,李祯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大师。由于其门下弟子大多能开门立派,因此,李祯在中国传统武术史上享有盛誉。《守洞尘技》记述:“李祯老祖师传戴大闾、二闾昆仲,名播华北。”

        1979年,日本新人物往来社出版《图说中国武术史》,专门为其立传,这部书作者为松田隆智。1984年7月,这本书被译成中文,以《中国武术史略》为名,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心意拳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名万里茶道

        戴氏原为祁县望族,诗礼传家,亦有习武家风。相传戴隆邦曾与山东武师螳螂拳高手金一魁交好,互换技艺,得金之七小形、五趟闸势锤等。戴家富庶,在山西、河南都开有店号,在河南赊店开有车马店,称广盛店。

        “天下店,数赊店。”赊店(今河南社旗),是万里茶道水路的终点和陆路的起点,茶商采买福建武夷山或湖南安化、湖北蒲圻等地的茶叶,加工集中后,由水陆两路运抵汉口,由汉水至襄阳,再转唐河北上,达赊店这个中转站后,改陆路,由马匹驮运北上,过平顶山、洛阳,渡黄河,入太行,穿过晋城、长治,出祁县,再经太原、大同到又一个重要中转站张家口或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换骆驼,穿越戈壁大漠转运至买卖城恰克图或多伦,与那里的俄、蒙商人进行贸易,形成了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叶之路”。赊店是这条茶路上的一个重要中转站。

        据戴家拳谱记载,一日大闾、二闾习武时,李祯露出不屑之意,二人遂请其展示功夫,李祯只做一“蹲猴”桩,二人不禁哂笑,但与李祯交手,却均非所敌,戴隆邦令二子拜李为师。为了能让李祯悉心教授自己的儿子,戴隆邦花三百两银子为其购置了宅院和家产。山西太原张友林先生在《山西六合心意拳》中所提到“戴隆邦再三恳请李祯留住广升店,拜李祯为师,戴家父子成为六合心意拳嫡系传人”。

        戴二闾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在赊店创立了广盛镖局,其镖主要走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张家口、天津等地。走镖时,镖车上插有镖局名称的镖旗,趟子手还要一路“喊镖”,一为显示镖局的名声,二为知会沿路江湖之人不要再动邪念,也表示对江湖之人的尊敬。因当时河北沧州为武术之乡,各地镖局为表示对沧州武界的尊重,一进入沧州地面都不能再喊镖。

        一次广盛镖局镖走山东,路过沧州,一位新业的趟子手不懂规矩,贸然喊了镖。沧州武界尹玉文三武师拦路兴师问罪。戴二闾一再表示歉意,可三武师仍是不依,一定要与之交手。戴二闾无奈,只好与他们动手过招,结果三武师均败于他的手下。自此李桢及其高徒广盛镖局总镖头戴二闾更是誉满茶路。

        山西着名茶商乔致庸的大德诚商号,专营三和茶、德和贡尖,在俄罗斯恰克图和河南赊店设有分号。

        据陈振家的《原传戴氏心意六合拳》载:戴隆邦谢世的第二年,正在守孝的戴二闾接见了乔家大院在中堂后人乔致庸。乔让二闾为他家护银。起因是乔致庸通过入股借贷重振口外商号,运银子时不小心露了白,随后得到消息专吃走西口之路的“飞骆驼”要到他家杀人越货。乔致庸多次上门拜请戴二闾护银,二闾应请前往。是夜,“飞骆驼”带人而至,二闾与其明暗交手,多次失手后“飞骆驼”告一声“后会有期”即带人而退,戴二闾成功地为乔家保住了银子。如果当时没有二闾击退“飞骆驼”,也就很难有现在的乔家大院了。从此,乔致庸的镖主要是由戴二闾来保。

        今山西乔家大院为其辟有专门的展室,平遥有广盛镖局博物馆,电视剧《乔家大院》就有镖头戴二闾的身影。2018年6月,央视十套《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中华武功之镖行天下》,全方位展示广盛镖局的神奇魅力。

        身上两大谜团

        一方面,心意拳属民间传承,正史野籍少有记载,另一方面,李祯乃一介布衣,更兼一介武夫,亦无点墨文字留世。笼罩在其身上的谜团主要有两个,一是李祯究竟是哪里人?一说家居郏县县城南门外,一说家居鲁山县城南门外。二是李祯的名字究竟如何写?在今流传的拳谱中,有的为“政”,有的为“祯”“珍”“贞”“榛”等,莫衷一是。

        2015年,河南心意拳研究者李昌先生和日本学者甲裴正先生在郏县、鲁山两地进行田野调查,于郏县南门外今姚庄乡毛郎庙村东南一公里处李白寺内,发现一座道光三年的功德碑。此寺由当时当地李姓和白姓穆民捐资所建,是谓“李白寺”。由于人口的增加,致原拜殿狭小拥挤,乃于道光二年筹资重修大拜殿,功德碑立于道光三年(1823年)拜殿竣工之时,落款刻有“大清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夏月下浣”。功德碑高150.1厘米,宽62.5厘米,厚16.5厘米,青石石质,碑文由汉、回两种文字撰写,正文之末镌刻的捐资人员名单中“李祯”之名赫然在列。从活动范围及历史时期断定,此“李祯”即心意门之李祯,河南郏县毛郎庙人。

        道光三年李祯捐资重修拜殿的功德碑碑文中,心意拳一代宗师李祯名字正确写法为“祯”,在今流传的拳谱中为何有的为“政”,有的为“祯”“珍”“贞”“榛”?李昌先生认为,因为早期缺乏文字记载,仅凭师徒口口相传,人们仅知“zhēn”之读音,写成“祯”“珍”“贞”“榛”等皆不足为奇。又在山西话中,“zhēn”的发音类“zhèng”,于是有人写作“政”亦在情理中。因此,两位学者认为,心意拳一代宗师李祯名字的正确写法应是功德碑碑文中的李祯。随后,李昌先生将考查所得撰成《心意悬疑考查纪》,刊发在《精武》杂志2005年12期和2006年第1期。

        郏县毛郎庙是万里茶道河南段的节点村落,2013年6月入选河南省第一批传统村落。这个村有传记可查的心意拳大家还有张聚、白先师、张老根、李海森等,他们开枝散叶,弟子遍布山西、上海、安徽、台湾和东南亚,使毛郎庙成为有实无名的“心意拳之乡”。谨以此文为其正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