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严和店:汝瓷一韵 风雅千年
        作者:史运玲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9-06-19 浏览次数:浏览

        穿行严和店,古村的痕迹与风韵让人痴迷

        游走在严和店,汝瓷碎片依然随处可见

        这里的一景一物总让人有一种无端的亲切

        举目远眺,严和店村一派生机盎然,振兴汝瓷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从未熄灭


        史运玲/文 黎新民/图

        青色的面容,薄如蝉翼/如玉的脸颊,零落星辰/今天,我在汝州深处的小小村落/顺流而上/回溯千年的光阴/见证一片炽热的土地在烈火中重生。

        去往汝州市蟒川镇严和店村的路上,《印象汝瓷》一诗一直回荡在我的心间……

        1.钟灵毓秀严和店

        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千年历史文化古村严和店,位于汝州市蟒川镇,下辖张庄、郭庄、严和店三个村子。

        它本是个依河而建的偏僻小山村,却因宋元时期盛产汝瓷而闻名中外。严和店窑址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山遍野的古窑址、神奇的汝瓷龙床传说以及历经千年岁月仍保留的那份古韵古风,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一次次踏上这方厚土,面对浩瀚长天,凭吊追思千年前那方神奇天地,感悟汝瓷老前辈们的高超技艺,留恋不思归。

        带着朝圣般的心情再次走向严和店,我的脚步很轻、很慢,我怕一不小心就惊醒了它隐藏在时光深处的风雅尘梦……

        张庄、郭庄、严和店三个村子,处在正在建设之中的汝瓷小镇西边。建设工地紧挨张庄村,三五步就可走到。郭庄村位于中间,为断代几百年的汝瓷复烧立下大功的郭遂老师,就是郭庄人。如今,郭遂老师的坟墓就坐落在虎头山前那碧野深深处。严和店村最靠东,在汝瓷发展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原临汝县汝瓷一厂,位居严和店的东头。瓷厂遗址和紧邻的严和店小学地皮上,曾有过一个规模不小的名叫“清凉寺”(又叫下寺)的古寺。寺内有一眼古井,井旁一棵柏树,树下一块石头,一柏、一石、一眼井,曾被不明真相的外地村民传为“清凉寺有111眼井”。聚焦了汝瓷爱好者目光的严和店窑址,分布在村边蟒川河西岸、北岸,东西长455米,南北宽44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岁月的深深风霜中,人口逐渐增多,村子日渐扩大。如今,这三个村子彼此间仅相隔七八分钟的路程。

        飞花溅玉的蟒川河穿境而过,周围是逶迤连绵的山坡,四面环坡,一水横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严和店曾经是汝州市的良种培育基地。

        原本东西方向流淌的蟒川河,至严和店一带突然来了几个大转弯,方又继续前行。就是这个神奇的U形大转弯,为严和店提供了烧制汝瓷的绝好条件,让它在历史上盛极一时。许多外地瓷界人士不远万里来此寻古觅今。我们在严和店村游走时,时不时有乡亲来问话:“你们是从外地来这里寻访汝窑遗址和古瓷片的吧?以前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古瓷碎片,随便踢一脚就能踢出一片。”还会听到种种传说,譬如谁家打井挖出一个瓷碗什么的。

        再次踏上严和店的土地,心中有一种无端的亲切。微风里的严和店呈现出清静幽远的况味,路边的花花草草释放着不可阻止的美丽。

        上次来玩时,路口街巷边,从户家庭院伸出的那棵楝树正花开繁盛,细细密密的小碎花织出春天的斑斓多彩,我站在那树下,久久不忍离去。

        今年春天再行此村,仰头看那树,繁花仍在,而曾坐在树下青石板上择菜、望去俨然大家闺秀模样的老太太却不在眼前。她曾主动邀我到斜对面那座几进深的古宅院里参观,并对家族与严和店的辉煌历史如数家珍:当年的严和店啊,人烟鼎盛,车水马龙,生意兴隆,驮载着精美瓷器的骆驼队一眼望不到头,我祖上就是在这院落里开车马店的……她这话我是深信不疑的,楝树下这间用废弃瓷钵建成的百年老屋以及仔细辨认依旧恍然可见的石头古道,何尝不在验证着老人的话?

        出严和店南行,距离古色古香的国家传统村落半扎村仅4公里。

        2.严和店名称之由来

        春华秋实,岁月斑驳,流年碎影,诗意乡愁。时光老人啊,翻动着翻手云、覆手雨的巨掌,让这片土地创出无数辉煌,留下太多记忆。

        在遥远的大宋王朝时期,严和店就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这里不但有“十里蟒川河、十里大窑厂”之说,还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悠悠驼铃在这里回响,美丽瓷韵在这里绽放,长风古道,商旅穿行,车马驼队,烟尘不绝。

        北宋时期,严和店村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青瓷烧制中心。从蟒川河源头的罗圈寺到严和店,沿河两岸数十里,古窑星罗棋布,烟火遮天蔽日。大量的汝瓷精品,如奁、炉、尊、洗等,经各家窑厂烧成后,汇集严和店,再经赏鉴高手验货分级,由古道送往京师汴梁及全国各地。

        关于严和店村名的由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有个叫严和的人在此地开店并因之而汇聚成村落。另一个版本是严和店即验货店,是漫长的岁月中,村民将音念转了的结果。

        我是个好奇心重的人,很想从蛛丝马迹中考其真伪。春天时的那次雨后严和店之行,我曾专门就此事询问过村民。

        那时,半山腰上的洋槐花花事正好,串串、树树洁白的洋槐花,将山腰弥漫在白色的云雾之中。面对正在采摘槐花的村民,我故意装无知,一边询问该村名字,一边信口开河地挑明自己的疑惑。我说,这一带的土真黏,黏得让我迈不开脚,让想上到坡顶看看风景的我寸步难行。你们“黏坡店”的名字,是因为这坡上的土黏而得名的吗?还是许多年之前,这里有个姓年的婆婆开过店?

        我的话让在山坡上采摘槐花的村民哈哈大笑。他说这村既不叫“黏坡店”“年坡店”,也不叫“年婆店”,而是叫“验货店”,“严和”“验货”同音,日久天长,将音喊转了,昔日的“验货店”村就成了如今的“严和店”村。

        我曾怀疑验货店之说是后人为抬高此地身价而杜撰的,听了村民的话,我的疑惑渐消。但说实在的,严和店仍给我扑朔迷离之感。因为曾有村民讲,在村中一个古老寺庙的香案下曾发现一本书,书上讲是由于一个叫严和的人在此开店,所以称“严和店”。

        “验货店”也好,“严和店”也罢,都不容置疑地证明着遥远的大宋王朝时期,严和店村在瓷界江湖里的地位。

        探询严和店往事时,村民自豪地告诉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育一方器物。这方水土烧制出来的汝瓷,与别的地方烧制出来的是有区别的,胎体细密结实,开片细微,洇水少,村民的话让我半信半疑。

        回家后,我就此事咨询一位瓷友,未得结果。倒是不久后,在一篇关于汝瓷的学术论文上读到,资深汝瓷前辈发现,同样釉料、同样烧制条件下,用严和店的土烧制出来的汝瓷成色效果好于别处。

        看来严和店的土质细腻黏度高,是有目共睹的。据说大灾之年,还有人从严和店往家里背土充饥活命呢。

        3.神秘的汝瓷龙床

        作为北方曾经的青瓷烧制中心,严和店的青瓷烧制技艺一度引领潮流,《中国陶瓷史》上曾专门介绍过严和店。

        严和店窑址始烧于北宋早期,北宋晚期达到鼎盛,元代时仍在生产。它的发现,在我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1942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汝州时,大批日本文物专家从此地盗挖掳走大量古陶瓷片,回国做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陶瓷专家、考古专家来这里调研、挖掘。1985年和198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生班曾先后在此地进行考古挖掘。尤其严和店窑址四个窑炉的发现,让人们对汝窑窑炉的构造、烧造方法、温度等有了初步认识,为后来恢复汝窑生产打下了基础。

        在严和店,民间流传甚广的汝瓷龙床传说也侧面证明着这里的烧制技艺之高。

        据说,不知哪年哪月,严和店的负责官员突发奇想,让汝瓷匠人为皇帝烧制一件汝瓷龙床。汝瓷素有无大器之说,烧制龙床无疑对汝瓷匠人是一个重头考验,但聪明的严和店人居然烧制成功了!

        只可惜世事无常,汝瓷龙床还没来得及献给皇上,就突发战争,战火迅速烧到汝州。无奈之下,匠人将汝瓷龙床匆匆掩埋地下,逃奔他乡活命。

        又是几百年过去了,同样不知哪年哪月,严和店一位村民慌慌张张地说,在地里发现了一张汝瓷龙床!待村里人在他的带领下匆忙赶到时,那里到处是凌乱的脚印,汝瓷龙床却不知所往。

        由于叫嚷发现龙床并自称在龙床上坐了一坐的那人,属痴傻之列,村人便对他的话半信半疑。但那地里突然出现的凌乱脚印又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怀疑地里真埋有汝瓷龙床,是被盗墓贼抑或谁偷走了。

        严和店发现汝瓷龙床的传说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如同说不清道不明的严和店名称一样,迷离世人了千载。

        4.瓷韵悠扬谱新章

        穿行在严和店老街上,古村的痕迹与风韵让人痴迷。重重的古旧瓦房院落,穿村而过的溪流,布满沧桑记忆的青石板,随处可见的种满了花花草草的残旧的烧瓷匣钵以及用匣钵碎片建造的屋墙,都在无声而不容置疑地证明着此地昔日的繁华及陶瓷业的兴盛。

        不久的将来,严和店将和张庄、郭庄一道,搬迁至北坡上正建的新村,他们腾出来的地方,将在汝瓷小镇建设中作其他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追求更干净、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弃旧追新中,那些曾经承载着一代人乡愁记忆的老街、老房,抑或寺、庙、道、观,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难以言说的怅惘之情。

        严和店人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无需为此而怅惘、失落,汝瓷小镇本身就是根植于严和店漫山遍野的汝瓷古窑址,并在此厚重的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属于当地人的美好记忆和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并没有因为建设而丢弃,甚至借此东风将这些文化特色更加地发扬光大了。他们未来的新家,一定会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既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好希冀,又延承了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的文化记忆。

        行行复行行,一路思绪深。漫无边际的遐想中,竟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细雨。趁着细雨未湿透土地,我沿菩萨寺右侧登上坡顶,俯览小村的秀美风貌。

        蒙蒙烟雨,如雾如丝,缠绵多情。苍茫宏阔的五虎山、凤凰山、蜈蚣山等九座山,慈母般环拥着小村,将素有“九龙朝严”之说的严和店笼罩在霏霏雨雾中。雨中的严和店,林海清幽,古朴典雅,安静恬然在岁月深处。低头俯视,脚下的菩萨寺清雅空灵;举目远眺,裸露的青石山体上流水和钟乳石的痕迹宛然,述说着这一带曾经水势浩大的汤汤往事。

        无疑,造物主对严和店是比较偏心的,大方地赐予它如此丰饶的物产。环村林立的山,不但为它的子民遮风避雨,更为其提供了适宜烧瓷的丰厚土脉——那厚厚的高岭土是制瓷的优质原料。那一条九曲十八弯、飞花溅玉、潺流不息的蟒川河,也是烧制汝瓷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洗泥、踩泥、沉淀等多道工序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那漫山遍野的茂密植被、树木丛林以及埋在地下的厚厚煤层,更为烧瓷提供了充足的火源。

        刚才,在严和店随意行走时,我发现那里似乎有煤层的痕迹,一询问,果然此地地下煤层很浅。宋朝时期,煤已经开始被运用于烧瓷之中,难怪汝瓷工匠们会会聚在这一带呀!在汝瓷工匠的匠心独运之下,水与土浴火舞蹈,造就出了美轮美奂的汝瓷。

        环视四野,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驼铃声声,没有了窑火遮天,只有那深深的老式宅院遗留下来的断壁残垣以及沧桑的繁茂古树。静寂凭吊,漫延古今生生不息的历史云烟一波一波地将我浸染。

        历史的更迭,繁华骤逝的无奈与忧伤,悼古怀今里领悟出的丝丝禅意,包围了风里雨里的我,更弥漫在偌大的严和店上空。我在深深的敬意里,与这片厚土孕育出的汝瓷匠人展开了超越时空的对话……

        怅然若失里掉头东望,青翠浓郁的虎头山下,塔吊林立,施工正酣。郭庄、张庄,珍珠般散落在原野之上,田畴葱茏,阡陌井然。睹此,我失落的心方才陡然明朗起来。塔吊林立处那是什么?那是振兴汝瓷的希望啊!

        汝瓷,为什么能在汝州这一方土地上顽强生存而不绝?因为这里的人们对汝瓷有着深深的挚爱!正是有了这种爱,才使得他们有一种自信、一种坚持,进而学习继承、不断奋斗,革新创造、精益求精,勇于担当、克服万险,知耻后勇、奋力追赶!

        其实,这也正是汝瓷精神的内涵所在。汝瓷能历千年至今仍绵延传承,汝瓷匠人所拥有的特定的文化精神是有力的内在支撑。汝瓷的根脉,扎根在沃土深处;文化的藤蔓,延伸在百姓心间。只要文化不死,定能常青常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