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23-00001
        • 发布日期
        • 2023-01-09
        • 主题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2023年365官方入口-app下载_mobile365-777_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09 浏览次数:浏览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365官方入口-app下载_mobile365-777_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365官方入口-app下载_mobile365-777_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李明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2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建设“四城四区”,有力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顶住各种超预期压力,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是稳中求进、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的五年。2018年至2021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个、0.7个百分点,总量连续跨越2000亿元、2500亿元大关,2022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3个、4个百分点,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突破220亿元、380亿元,规模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6位。年均实施重点项目300多个、投资1000亿元以上;各项贷款年均增量220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068.9亿元、2781.8亿元。经过5年的艰辛努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由2017年的全省第9位跃居至第6位。 

          ——这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五年。培育创新型企业706家,建成研发平台400个,实施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200多项,研发投入强度达1.8%,攻克了高端催化剂、特殊性能钢、电子级金属靶材、低频开关等一批“卡脖子”难题,获国家、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5项。中国尼龙城入驻企业200多家、产值突破1000亿元,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协同发展,新型能源城初具规模;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破局起势,氢能等未来产业破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达20.1%、44.3%,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这是尽锐出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五年。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8541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50元,连续7年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1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叶县、鲁山县相继脱贫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建高标准农田160.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以汝州生猪、舞钢肉鸽、宝丰乳业、郏县红牛、叶县硒麦、鲁山食用菌为主的“一县一业”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时代农业农村正在萌发新的生机。 

        ——这是改革开放、动力活力加速释放的五年。国资国企改革、县域紧密型健共体建设、药品医疗器械综合许可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工作成为全国全省先进。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体系,2199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扫码办、综窗办,行政许可类承诺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90.9%,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主体达到43.7万户。形成“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发展格局,高新区发展质量显着提升。高位推动开放招商,引进项目2600多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936.6亿元、境外资金25亿美元,7家世界500强企业、38家国内500强企业在平布局。平顶山海关正式开关。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 

        ——这是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的五年。滚动实施311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8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7%。修复露天和废弃矿山15万亩,新造林83.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5.1%。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体系,率先在全省出台《河道保护条例》,大力推进“四水同治”,城区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建成通水,河湖水系连通等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新建国家湿地公园3个,湿地面积达52.8万亩。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PM10、PM2.5平均浓度较2017年分别下降24.5%、27%,优良天数较2017年增加91天。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半城山水满城绿”成为平顶山城市形象的生动写照。 

        ——这是提质扩容、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的五年。郑万高铁、周南高速、郑西高速通车运营,平煤大道、舒山大道和一批市域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电力装机突破800万千瓦,热力管网突破330公里,天然气管网突破1200公里,5G基站突破6000个,基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实施百城提质项目697个、投资620.9亿元,改造老旧小区562个,建成棚改安置房8.7万套,打通断头路62条,建成智慧停车场350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创建省级示范村237个,完成农户改厕4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449公里,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一大批村镇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平顶山正在变得更加干净、有序、文明、美丽。 

        ——这是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投入财政资金1400多亿元,医疗、教育、就业、社保等领域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技能培训122.4万人次,重点群体就业总体平稳。一批医疗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临床重点专科和医疗中心建设成效显着,就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9所、义务教育学校801所,新增学位17.9万个;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图书馆和文化馆391个、城市书房42座,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47个,新创建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38家,仙人洞遗址、余庄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连年获得全省优秀等次。社会保障进一步扩面提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这是共筑安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的五年。健全公共安全治理、社会治安防控、社区治理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国家、省防控方案和指南,健全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适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立足长远加强能力建设,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非法集资集中整治,扎实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整治清零各类风险隐患,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不断提升,平安鹰城、法治鹰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凝聚了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扎实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港澳、对台、统计、气象、社科、供销、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紧紧围绕迎接和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聚焦“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精准高效应对疫情。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迅速果断处置多轮多点突发疫情。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后,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及时转移工作重心,突出重点人员防控,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加强对养老院、医疗机构、学校等重点单位管理,全力保障防疫物资供应、生活必需品和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发热门诊管理,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社会风险研判,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

         (二)迎难而上稳住经济大盘。全面落实国家、省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完善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深度嵌合、双线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多措并举促进消费。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退税减税降费46.4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房租2449.6万元,“四保”白名单企业正常生产率达94.3%。在库“三个一批”项目255个、总投资1789.5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昭平台水库扩容等项目顺利推进,平漯周高铁、2×66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项目开工建设。规模以上企业入库500家以上。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仍然实现丰产丰收。

         (三)创新驱动助推产业转型。高标准谋划建设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新智慧岛、科技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鹰城英才计划”、“归根”工程招才引智签约1.7万多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实现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设立产业基金,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五链耦合”,以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己二腈、煤制氢氨、聚碳酸酯等新材料补链强链项目加速推进,阿兹夫定作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全球专利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特效药获批上市,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钒氮新材料取得技术突破,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智能化改造领跑全省,天瑞信科工业互联网入选国家“双跨”平台。

         (四)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优化营商环境“七件事”落地见效。实施政务服务提升“149”工程,构建政银通办、云叫号、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应“四位一体”智慧政务新体系,实现十部门开办企业“一网通办”,成为全国电子营业执照综合应用创新改革试点和全省首批“四电”建设应用改革试点、“河南链”建设应用试点。亲清政商关系信息化平台注册企业3920家,28个惠企政策事项实现线上兑付。强化驻外办事机构招商引才职能,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实际到位省外资金607.8亿元,资金到位率53%、居全省第3位。

         (五)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3.1万户,建成棚改安置房1.3万套;着力推进市政管网改造提升,供热、供水、供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8%、99.5%、99%;实施城市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完善交通信号灯及配套设施,推动14个市区路口优化改造和高速出入口提档升级。启用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城市“数治”水平不断提升。北部矿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正式获批,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金2700多万元。

         (六)科学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带、链、园、企”一体推进工程和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8家、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投入财政资金9.8亿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2021年度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居第1位。聚焦“路、水、能、链、数”,大力推进13个专项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所有县(市、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保洁全覆盖。

         (七)倾心尽力保障改善民生。全力做好基层“三保”和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16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返乡入乡创业1.7万人,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务工11.6万人;教体、医疗、文化、养老、助残等社会事业有序发展,“保交楼、稳民生”等工作扎实推进,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攻坚,全力做好社会治安、食药安全、信访稳定各项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凝心聚力、接续奋斗,闯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站在了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鹰城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平单位、驻平部队、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来平回平投资的创业者和关心支持平顶山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对标看齐才能把准前进方向,必须坚定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扞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因时顺势才能赢得战略主动,必须把平顶山放在时代大背景、全国大格局、全省大战略中去审视,抢抓机遇、找准抓手、谋深谋实、善作善成,积蓄源源不断的发展势能;转型发展才能实现提质增效,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增动能,走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真抓实干才能开创发展新局,必须树牢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扭住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抓具体、抓落实,把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厚植民生才能凝聚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到政府全部工作中,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宝贵经验,我们新一届政府必须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充分,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还有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面临新课题新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党的二十大着眼千秋伟业,深入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省委围绕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是我们在这一进程中的战略任务。市委紧扣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制定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我们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落实市委部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切实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我们既有压力,更有动力。一是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变,创新引领作用和稳经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二是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更为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更为精准有力、产业政策更加统筹发展和安全、科技政策更加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更加兜牢民生底线,这五大政策叠加发力,必将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三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也必将给经济恢复带来重大影响,我国生产生活秩序将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加速释放;四是我市的资源支撑能力依然稳固,工业立市基础更加坚实,重大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只要我们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变挑战为机遇,不断开创现代化平顶山建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和“十大战略”,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四城四区”目标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改革开放创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在打造郑洛平“新三角”、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上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建设,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平顶山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保持平稳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要把握好五个原则: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把握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用足用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接续政策,打好保畅稳链纾困“组合拳”,强化投资、消费、出口、物流“四个拉动”,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稳定社会基本面,着力在“稳”的基础上推动多方面的“进”,确保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要坚持开放创新、融入循环。向创新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抢抓国家“双循环”战略机遇,把握竞争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路径创新,更深层次对接国家和省重大区域战略,更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挖掘内需潜力,推动我市主导产业供给优势与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充分对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拓展发展新空间。三要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发展的第一支撑,始终保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和“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超前谋划、靠前调度,精心培育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更多实物工作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四要坚持抓纲带目、统筹兼顾。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妥善处理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安全等综合效益最佳。五要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风险。把化险防变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压实各方面化险和维稳责任,落实各领域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处置措施,做周全准备、尽最大努力,打好防范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和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围绕固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尼龙新材料核心主导产业,加快神马股份退城进园、24万吨双酚A、20万吨尼龙6切片、20万吨尼龙66切片、万吨级对位芳纶一期、7000吨尼龙66差异化功能纤维等项目建设,开辟尼龙城汝州“第二战场”,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强化自主创新,完善集群配套,提升电气装备、特钢不锈钢产业水平,加快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高低压电气产业园、电气科技产业园、河钢集团氢冶炼、舞阳矿业钒氮合金二期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形成两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煤化工、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绿色、减量、提质、增效”转型,抓好40万吨聚碳酸酯、京宝焦化改扩建、3万吨新型核级石墨材料、碳氢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关键原辅料和生产工艺研发攻关,加快各类创新药产业化,培育壮大医疗器械、高端医用耗材等产业,支持真实生物扩能增产,抓好4.7万吨新材料及新药中间体、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500万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项目建设。扩大新能源储能产业规模,深化与重点企业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抓好盐穴储气库、抽水蓄能电站、10万吨锂电负极材料、氢蓝时代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能级,巩固节能环保、机车装备等领域优势,扩大智慧矿山、工业机器人等新兴装备规模,抓好跨境装备智造产业园、新能源智能矿山装备制造产业园、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及精密智能装备生产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信创产业,强化与山西烁科、江苏吉芯微等企业合作,抓好半导体产业园、碳化硅半导体功率器件集成电路封测、1.8万吨太阳能级硅料等项目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西部石龙氢能储能产业发展基地,培育壮大碳基新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金材料等产业,超前布局类脑智能、生命健康等产业。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完善“物流+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发展智慧物流、数字仓储,抓好公铁智慧物流港、物流枢纽基地、临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实施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开展全生命周期工业设计,推动科技金融、研发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实施生活服务新供给培育工程,推广“社区+物业+养老托育”“嵌入式机构”模式。

         (二)着力打造创新高地

         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大力推进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深入实施鹰城智慧岛、芯片制造专用材料联合实验室等项目,积极引入高校和研发机构,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主引擎。高标准建设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现代医药产业研究院、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河南省电气装备中试基地、河南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北大化学院中试基地,推动创新成果中试熟化和产业化。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5家以上,组建市级创新平台30家以上。

         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高质量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企业凝练一流课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鹰城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入实施“归根”工程,加快出台“人才新政”2.0版,积极引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完善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激励机制,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顺心工作、舒心生活。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优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推行“揭榜挂帅”、科技创新券等制度,营造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积极扩大有效需求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继续推进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加快推进362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260亿元以上。加快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工呼南高铁平顶山段,争取沙河复航开港运营,加快平漯周高铁、焦唐高速、叶鲁高速、焦平高速等项目建设,推动鲁山机场、周平高速、郑南高速、北汝河航运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分批实施全域循环生态水系规划,抓好昭平台水库扩容、燕山水库引水、前坪水库引水、南水北调后续配套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全面构建“一纵三横、五库联动、外引内连、河渠交织、城乡一体、循环高效”的现代水网。推进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实施2×66万千瓦热电联产、尼龙城铁路专用线、源网荷储一体化、管廊连通、道路连通等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工业创新中心、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新增上云企业1600家,新建5G基站1600个。

         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放宽二手车迁入限制等政策,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替代。进一步激发农村消费,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实施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分阶段精准投放消费券。大力发展直播带货、视频营销等新型消费,支持开展在线教育、在线办公、互联网医疗等线上服务试点。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健全县域商业体系,通过数字赋能、商旅文体融合等打造一批消费新场景。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大宗商品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平台企业。

         (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加快形成规划“一张网”“一张图”。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强化交通联通、产业贯通、创新融通、要素畅通,努力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进一步明晰市内各区产业定位,支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推动市区从“湛河时代”迈向“沙河时代”,推进宝丰县、叶县、鲁山县、郏县与中心城区协同发展,提升汝州市、舞钢市支撑区域发展能力。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以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以现代化理念开展城市设计,传承历史文脉、提高审美水准,注重与矿山、厂区的良性互动,突出“湖光山色、素雅暖灰”色彩定位,着力提升城市形象。持续推进城市体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里子工程”“避险工程”建设,抓好青少年宫、火车站等片区更新,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66个,加快推进15个城市游园、11条城市道路和3个高速路口改造提升,加快打通矿工路、稻香路、龙翔大道等断头路,新改造各类管网104公里以上,争创国家城市更新示范市。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商业商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作用,加快许南路东移、平鲁快速通道、大西环北延、智慧停车场、全息感知智能路口等项目建设,抓好广告整治、“双违”拆迁、绿化亮化美化、城市保洁等工作,着力解决停车难、交通堵、市容环境“脏乱差”等“城市病”。

         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县域放权赋能、开发区“三化三制”、户籍制度等改革,高效配置资源要素,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实施主导产业培育行动,进一步做强做优各县(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快实施城乡12个一体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乡镇联城带村功能,提升乡镇综合服务能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16条措施,优化用地和住房供应结构,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长租房发展政策,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安置房5000套,新开工老旧职工公寓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4151套,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和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坚持“一楼一策一专班一银行”机制,加快推进“保交楼”工作。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2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加强水利、农机、气象、粮食仓储物流和应急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整市推进行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和供给保障能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保持韭菜育种研发能力全国优势地位,扶优做强优质小麦、郏县红牛、舞钢种鸽、尧山白山羊等特色优势品种。创新发展农业保险,提升农业防灾救灾减灾能力。

         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带、链、园、企”一体推进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富硒粮果、优质烟叶、生态畜牧养殖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带和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开展“鹰城名优”农业品牌认定,新增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突出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加快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工程,发展体验型、智慧型、产城融合型农业。

         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科学推进村庄分类,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道路畅通、数字乡村建设等七大提升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250公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市、县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完成改厕1.6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6%。加大水美乡村建设力度,推进农村水系连通、综合整治。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乡土人才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六)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加快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交房即交证”,推进电子证照“应发尽发”“应用尽用”。完善信用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纵深推进“万人助万企”,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四上”企业700家,市场主体达到46.7万户。

         大力推进开放招商。完善“四张图谱”、推进“四个拜访”,加大与央企国企对接力度,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股权招商、以商招商,积极筹备办好第十六届豫商大会,开展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善支持外贸发展政策,加快海关技术中心、跨境贸易平台、保税物流中心等建设,支持外贸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投融资公司转型升级,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实施二、三级公司混改。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体系。健全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实施,提升质量水平。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强化要素保障。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为项目落地、城乡建设、民生事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大力开展“百园增效”行动,科学调配建设用地和占补平衡指标,优化供地程序,提升用地报批效率,全力保障用地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年新增贷款260亿元以上,社会融资规模突破320亿元。拓展企业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力争年内真实生物港交所上市、东方碳素北交所上市。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国家资金支持,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七)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抓好尧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改造提升、尧山文化旅游生态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培育鲁山、舞钢、汝州高端民宿集群,争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等品牌15个。实施“研学+”计划,建成非遗、红色文化、休闲农业、工矿遗址等研学基地5家。实施“礼赞鹰城”文创产品研发工程,打造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文创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四馆一中心”、城市记忆文旅综合体、城市书房、图书馆、乡村文化合作社等建设。深入挖掘三苏、曲艺、姓氏、墨子等优秀文化资源,努力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力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鲁山仙人洞遗址、叶县余庄遗址、汝州温泉遗址发掘保护和展示,加快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公园、煤山遗址公园等建设,积极创建平顶山汝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

         深化文明创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化改造,抓好天瑞煤焦化、汝丰焦化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再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静脉产业园、发泡陶瓷轻质隔墙板等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四水四定”,扩大南水北调供水覆盖面。大力开展绿色创建,发展绿色配送,推广新能源汽车,深入推进公交示范市创建,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落实碳排放交易机制。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涉煤涉气工业企业、扬尘、柴油货车、臭氧等污染源综合整治,强化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抓好中水综合利用,确保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深入推进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生态保育带建设,有效推进山区困难地造林和湿地生态修复,完成森林抚育5.7万亩。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北部矿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环白龟湖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深化“河长+”工作机制,加快沙河、北汝河等河道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省级幸福河湖。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以上。持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增加就业岗位韧性。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快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增返乡创业9500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提升等工程建设,抓好市十五中迁建等项目。支持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加快市一中改扩建、市实验高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深化教体综合改革,适时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支持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推动平顶山科技职业学院通过验收。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持续做好“双减”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备战工作,办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

         推进健康鹰城建设。完善疫情防治措施,按照“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原则,全力做好重点人群救治工作。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国家级重点专科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紧密型县域健共体和城市医共体建设,建成投用市第一人民医院老院区门急诊医技楼、市中医院新城区分院,开工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市三院扩建等项目。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国家卫生城市管理提档升级。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及务工农民、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保扩面。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制度,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进住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适当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养育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健全多元普惠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提升,着力打造鹰城特色养老服务品牌。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五个一”机制,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全面推进“三零”单位创建。创造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洽”,完善矛盾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规划。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创建,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

         守牢发展底线。压紧压实“三管三必须”、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落细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危化品、矿山、工贸、消防、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经营性自建房、“九小”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健全“领导+专家”排查整改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建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升防范化解自然灾害和各种风险隐患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外事、侨务、对台、慈善等工作。开展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统计、港澳、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邮政、社科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效率政府、服务型政府。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方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忠诚扞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依法履职。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各方面意见,巩固提升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和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提升能力作风。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创新理念思路、方法手段,锤炼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完成新使命的专业化能力。牢记“三个务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发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干担当、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开展问题楼盘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非法集资处置、信访积案清理等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好困扰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恪守清正廉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厉行节约办一切事情,最大限度下沉财力,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聚力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鹰城绚丽篇章!

        (在365官方入口-app下载_mobile365-777_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李明俊同志当选为365官方入口-app下载_mobile365-777_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人民政府市长)


        相关阅读:

        一图读懂丨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丨365官方入口-app下载_mobile365-777_365提款一直在处理中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代市长李明俊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