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559/2023-00001
- 发布日期
- 2023-02-02
- 主题分类
- 统计视点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2022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高效实施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全市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较大幅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河南省统计局初步核算反馈,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39.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1%,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0%)、全省(3.1%)1.1个和1.0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3.6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304.85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320.81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比重为7.5:46.0:46.5。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新兴动能持续引领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3.6%)、全省(5.1%)2.8个和1.3个百分点。
采矿业拉动明显。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4.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6%,占比为4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5.1%,占比为7.5%。
工业产销率保持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22个生产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6.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8.9%、13.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2个和1.1个百分点。从工业产销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3%,19种重点产品中13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其中合成纤维单体、原盐、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1.6%、11.5%和9.5%。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增加值同比增长8.5%,快于全市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占比为16.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5%。其中,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向优,分别增长40.0%、38.4%和12.3%;高新技术制造业贡献超5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快于全市工业4.1个百分点,占比为29.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0%;高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54.5%,快于全市工业48.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2.8%。
开发区工业增势良好。全市10个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3家,占规上工业总量的52.0%。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3.3%,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0%。其中叶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舞钢经济技术开发区、石龙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尼龙新材料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鲁山县先进制造开发区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拉动作用明显。
多数县(市、区)保持较快增长。9个县(市、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示范区(80.3%)、石龙区(16.6%)和舞钢市(16.3%)居前三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势,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5.1%)、全省(6.7%)4.5个和2.9个百分点。
二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下降25.7%,占总投资比重的6.7%;第二产业增长25.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为37.6%,较上年同期提升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6.8%,比重为55.7%。
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0.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9.4%)、全省(6.1%)30.6个和3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在40%以上。其中,信息传输业、交通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53.5%、94.8%。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稳步提升,2022年占比为21.1%,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拉动作用突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0.3%)、全省(25.4%)15.9个和0.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为40.8%,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其中,新兴材料产业、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14.3%、84.9%和34.4%,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新开工项目建设成效明显。2022年,全市新开工项目入库933个,比上年增加155个,同比增长19.9%。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283个,增加22个,同比增长8.4%。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8.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
7县(市、区)增速高于全市。舞钢市(31.1%)、郏县(22.0%)、高新区(20.1%)、湛河区(19.5%)、鲁山县(19.2%)、叶县(19.2%)、石龙区(18.5%)投资完成情况较好,增速高于全市。
三、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消费升级态势明显
2022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78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2%)、全省(0.1%)1.6个和1.3个百分点。
乡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分城乡来看,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3%、1.7%,乡村市场发展快于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限上单位保持高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9.20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省增速(3.4%)10.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4.0%,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受益于入库单位增长较多等因素影响,我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市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
商品零售增势良好。分类值看,全市纳入统计的23类商品中,有20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7.0%。从重点消费领域看,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限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6%、25.2%和15.3%;受疫情直接影响,药品需求类商品快速提升,中西药品类商品同比增长60.9%。
升级类消费需求回升。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27.7%、22.3%和12.5%;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额同比分别增长15.3%和8.1%,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零售额同比增长106.0%,占汽车类零售额比重由2021年的1.9%提升至9.7%。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信贷保持平稳
据财政部门统计,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5.9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2.1%)13.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
据金融部门统计,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53.68亿元,比年初增加386.43亿元,同比增长1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6.89亿元,比年初增加159.91亿元,同比增长6.1%。
总的来看,2022年我市经济受疫情连续冲击,经济运行承压波动明显,但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应该看到,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仍然较为扎实,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随着疫情高峰过后社会面生产经营秩序逐渐恢复正常,全市经济发展将会迎来新一轮恢复性增长。下阶段,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个窗口期,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努力实现2023年首季“开门红”,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